• EN

新闻动态

    新闻动态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正文

    [大众日报]陈炎:文化有强弱之别无高低之分

    时间:2014-03-19 作者: 

    文化有强弱之别无高低之分

    ——必赢国际官方入口副校长、教授陈炎谈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进步

    □ 本报记者 于国鹏

    ◆提要 5月21日至23日,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举办。为了配合第三届尼山论坛的举办,尼山论坛组委会拟组织系列学术活动,邀请有关专家及相关人士,深层次解读第三届尼山论坛主题。

    3月18日,必赢国际官方入口副校长、教授陈炎在必赢国际bwin登录学术报告厅举行了《“文明”与“文化”》的学术报告会。这是为尼山论坛进行学术预热系列活动的首场学术讲座。之后,一系列学术活动将陆续举行。

  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文化厅厅长、尼山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徐向红主持该报告会时说,“尼山论坛的意义,就是通过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,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,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、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,为建设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

    作为第三届尼山论坛学术预热活动,3月18日,必赢国际官方入口副校长、教授陈炎以《“文明”与“文化”》为题,在必赢国际bwin登录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学术报告会,从“文明”与“文化”的区别与联系切入,深入阐释不同文化之间开展对话的可能性及其意义,并与听众进行交流,接受媒体采访。他表示,自己对于“文明”与“文化”的理解,尚算一家之言,见解都是“个人认为”,但希望通过这种探讨,通过讨论不同文化环境下共同的人类文明,思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一课题,从而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文化的冲突,实现文化的和谐和进步。

    文明是一元的,文化是多元的

    陈炎教授首先给“文明”和“文化”下定义。

    所谓“文明”,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,通过法律、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,借助宗教、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,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。

    所谓“文化”,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、协调群体关系、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。

    陈炎说,“文明”与“文化”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,“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,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。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,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。”

    他分析说,文明和文化是有区别的,有人随地吐痰,可以说“不文明”,但不能说“不文化”。他笑着说,当他自己把“文明”、“文化”的定义说出来,一位学者调侃,“太绕口了”,“你们文人就瞎拽。”

    陈炎教授说,乍听起来“绕”,事实上,“就是内容与形式、目的与手段、一元与多元的关系。我们可以从衣、食、住、行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举例子,就好理解了。”

    他说,比如穿衣,但凡一个文明人必须穿衣服,穿衣有遮羞、御寒等多方面文明的功能,但是穿西装还是穿中山装,穿和服还是唐装,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,“所以文明的内容必须通过文化的形式来呈现。”

    再比如,吃饭有共同的文明标准,不能像野兽那样吃东西,茹毛饮血就是不文明的,但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,或者吃日本料理,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。“因此,文明的目的,要通过文化的形式得以实现;而且文化应该是多元的。”

    陈炎说,住、行等方面也有同样的体现。“对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,听了以上例子,我想如果我再说很绕口的话,大家也能理解了。”

    陈炎认为,“文明是一元的,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;文化是多元的,是以不同民族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。”

    文化的差异产生于时代、地域和民族的不同

    陈炎教授认为,人类文明是在不同区域里分别发展起来的。“旧石器时代,文明与文化几无差别。那个时代的早期人类怎么生活呢?就是在各个地区敲敲打打地摆弄石头,差别是有,考古学的专家能够分辨出来。但是,从我的概念来说差别不大,所以,我个人认为,在旧石器时代,文明和文化基本上是一个概念。”

    到新石器时代,人类不仅能够敲打石头,还会研磨石头,来当成工具使用,也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。陈炎说:“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化的差异。事实上,考古学界使用‘文化’的概念,正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。旧石器时代不叫文化,我们叫人,比如说山顶洞人、元谋人。到新石器时代,叫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大汶口文化等等,为什么?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形态出现了。”

  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,创造的差别越来越大,世界上文化的差别也是越来越大。陈炎教授说,“各个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不同地区的人类开始交往,文化也开始了沟通和交流。”

    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•波罗,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,途经中东,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。马可•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,在狱中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,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《马可•波罗行记》,记述了马可•波罗在中国的见闻,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,这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再比如,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强烈激发出西方人的探险热情。

    陈炎认为,文化的差异原本产生于时代、地域和民族的不同,但随着科技的进步、交通的改善、信息的加强,不同民族、地域之间以经济交往、文化交流、政治对话、军事征服等各种方式渐渐打破了固有的文化疆界。这种交往其实就是一种“全球化”的进程。

    在这一进程中,“强势文化”占据了优势的征服地位。陈炎说:“文化没有高低之分,却有强弱之别。所谓‘强势文化’就是指能力较强、效率较高、从而包含文明价值较多的文化系统。相反,所谓‘弱势文化’则是指能力较弱、效率较低、从而包含文明价值较少的文化系统。”

    他表示,历史上一段时期,西方人的文化形态中包含了文明价值较高,所以就可以征服那些弱势文化,“1577年,英国人打败了西班牙的舰队之后控制了海上,建立了一个日不落帝国,并征服了许多殖民地,靠的是什么?靠的正是强势文化。”

    在文化融合中做到 文化宽容和文化自觉

    陈炎认为,“全球化”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两种结果,一种是正面的,一种是负面的,“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过程,正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过程,同时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。”

    他说,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影响和渗透并不总是单向的。尽管文化有强弱之分,但不仅弱势文化要从强势文化那里学习很多东西,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。“这种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双向交流,无论对东方人还是对西方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,它纵然不能增加已有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并突出其特色,但却使我们原有的文化形态更加丰富,从而享受的文明质量也随之提高。”

    陈炎特别提到,在今天全球化的过程中,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知道自己的文化是怎么发展来的,了解中国文化有哪些优缺点,“这样才能把握准自己的文化身份,在文化融合中做到文化宽容和文化自觉。”

    ■相关链接

  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

  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(简称“尼山论坛”)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,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,以弘扬中华文化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,学术性与民间性、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。

    尼山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,迄今已举办两届。第三届尼山论坛定于今年5月21至23日在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举办,主题是“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”。

    http://paper.dzwww.com/dzrb/content/20140321/Articel15002MT.htm